我们对唐代诗人岑参的相识,是从那句著名的“忽如一夜东风来,千树万树梨花开”开始的。虽然直到今天,对于这首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》中的“瀚海阑干百丈冰,愁云昏暗万里凝”一句唐诗依然搞不懂说的是什么,可是却不能不认可他在盛唐边塞史上的职位。作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,岑参留下了许多关于边塞主题的诗歌。
有的气势派头粗犷,有的形貌风物如画,有的洋溢着努力的奋斗精神。无论哪一种气势派头的诗歌,都有着鲜明的盛唐诗歌的特点。今天我们所分享的是33岁岑参在边塞写给妻子的一首唐诗,28字尽显征夫之愁,忖量之深。且看:苜蓿峰边逢立春,胡芦河上泪沾巾。
闺中只是空相忆,不见沙场愁杀人。这首唐诗的题目是《题苜蓿峰寄家人》,写于公元749年,其时岑参33岁。边塞主题的诗歌除了形貌边塞的壮丽风景,形貌战场上的状况之外,更多的都是在诗歌当中抒发戍边将士们对家乡、对亲人的忖量。这首唐诗也不破例。
在这首唐诗的一开篇,诗人写“苜蓿峰边逢立春,胡芦河上泪沾巾”,运用“苜蓿峰”和“胡芦河”的互文表达,写边塞之地距离家乡路途之遥远。尤其是在这个万物苏醒的春天来临的时候,将士们想到家乡,难免“泪沾巾”。尔后在这首唐诗当中,岑参体谅远方家中妻子对自己的忖量,却也在深刻地表达自己对于妻子的忖量,越发的深刻。“闺中只是空相忆,不见沙场愁杀人”,你在家中对我的忖量,不外是梦想而已,你是不知道在边疆在沙场的我对于你的忖量是何等的铭肌镂骨!在此时的岑参看来,妻子的思妇之愁显而易见是存在的,可是究竟生活在富庶的中原地域,有生活的保障,这份思妇愁也不必如此挂怀;可是,究竟此时的自己正在沙场之上,条件要艰辛许多,这种情况下的征夫之愁较之妻子要更为深刻,称得上是“愁杀人”,而这一切,妻子是“不见”看不到的。
在古代那样的自然条件下,两人相隔千万里,相互的忖量是不行制止的。征夫之愁思妇之怨在古典诗词当中很常见,尤其是岑参这首诗,写得更为深刻。
本文图片全部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谢谢图片原作者对本文的孝敬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
本文关键词:亚博全站APP登录官网,亚博全站官网登录平台,亚博全站最新版app下载,亚博全站登录手机网页版
本文来源:亚博全站APP登录官网,亚博全站官网登录平台,亚博全站最新版app下载,亚博全站登录手机网页版-www.hfrghotel.com